2025-09-08
近日,廣東省生態環境廳首次舉辦全省生態環境非現場監管執法技能競賽。此次競賽是落實生態環境部與省生態環境廳兩級實戰練兵方案的創新實踐,旨在以創新賦能推動執法模式轉型升級。全省21個地市共84名參賽選手齊聚賽場,完成為期三天半的非現場監管執法技能比拼。
“創新、實戰、減負”是此次競賽的三大亮點。
創新——加大數據賦能,適應執法轉型。首次探索非現場監管執法競技模式,通過尋找“蛛絲馬跡”探尋“真相”,實現對企業環境治理情況立體化畫像與無感式監管。
聚焦火電、鋼鐵、水泥、玻璃、電鍍、印染等行業,參賽選手依托全國排污許可證管理信息平臺、重點排污單位自動監控與基礎數據庫系統、省固體廢物環境監管信息平臺、省生態環境廳大數據中心等平臺系統,對多平臺數據進行聯動比對和綜合分析判斷,多維度、多領域分析非現場監管執法問題線索,研判數據之間的合理性、關聯性和邏輯性,透過數據找出隱藏在數據背后的環境違法問題線索,推動實現執法手段向智能化轉型。
實戰——以實戰強本領、練技能。分批次發放任務,選手同考“一張試卷”,齊寫生態答案。
省生態環境廳從全省9000余家排污許可重點管理和5000余家安裝自動監控的排污單位中,精選4500余家重點排污單位構建考核題庫,分批次發放給參賽選手,使其了解全省排污單位真實情況,實現選手“題目相同”。參賽選手每日按要求逐項填報環境違法線索,線索研判深度、描述精準度與定性清晰度直接決定得分權重。
競賽期間,21個地市共分析研判出3000余條問題線索,篩選提交出2100條高價值環境違法問題線索,省生態環境廳將進一步篩選后按地市、分類型、逐批次,轉交各地市開展精準核查,實現線上線下高效銜接,推動執法效率大提升。
減負——為企業減負,為基層松綁。聚焦規范涉企檢查與精準監管,省生態環境廳探索構建“非現場精準識疑+現場高效核查”執法新格局,打好減負增效“組合拳”。
一方面,不斷轉變監管理念。通過競賽,引導執法人員認真貫徹落實生態環境部《關于嚴格規范生態環境行政檢查 大力提升執法質效的通知》精神,落實以排污許可制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監管制度,著力破解企業反映強烈的檢查頻次過高、多頭檢查、重復檢查等痛點,切實減輕企業負擔。
另一方面,持續拓寬非現場監管執法手段,積極打造非現場監管執法體系,指導地方在排污許可、自動監控、危險廢物等領域積累非現場監管執法的經驗,逐步推進執法模式從“人防”轉向“技防”,為基層執法人員松綁增效。
參賽選手賽后表示,通過本次競賽,深刻認識到非現場執法在提高執法效能、拓寬監管范圍上的顯著優勢,也深感在跨平臺數據關聯分析和異常模式快速識別上的不足,表示將加強學習,盡快適應新時期執法要求,不斷提升執法技能。
省生態環境廳生態環境執法監督處相關負責同志指出,創新競賽方式,旨在引導各地生態環境執法人員在“創新賦能”中轉型升級,在“實戰練兵”中錘煉本領,在“減負增效”中展現擔當,本次競賽,為全省推行“非現場精準識疑+現場高效核查”的新型執法模式、不斷提升生態環境執法質效奠定了堅實基礎,邁上了新的臺階。